如何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很多人的回答是工作經驗豐富,有10年、20年的工作經驗就是所謂的專家了。
事實上生活中有經驗的人非常多,現在70后、80年工作經驗超過十年的相當多,但成為行業專家的極少數。
即使天賦也不能讓你成為專家,很多五音不全的人最終成為了超級演說家,歌唱家。
到底是什么決定了一個人能成為行業專業的呢?
為什么我們不能像科比一樣打籃球,不能像劉翔一樣成為飛人,不能像四大天王一樣唱的歌好聽呢?
能否成為行業專家的決定因素是:專業訓練,而不是過去的經驗和天賦。
專業訓練的意思是為了提高某項技能而進行的特殊訓練,不斷重復的進行練習。
比如籃球運動員,平時需要對跑步,彈跳、投藍等多個方面進行訓練,而籃球愛好者只是每天重復的打球,十年也沒有太大的進步,這就是區別。
很多人說我活了幾十年,講說話絕對沒有問題,但突然要你在幾千甚至幾萬人的場合發表演講,你敢保證你一定能演講得好嗎?
如果經過幾個月的專業演講訓練,哪怕人家沒你工作經驗豐富,年齡比你小,也完全可以比你演講得好。
所以要想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專業訓練。
很多醫生即使退休了也不沒有成為專家,幾年十的工作經驗,也只能叫老醫生,,每天就是按規定的藥方子開藥,重復的這么做,至于吃了這個藥病沒好的原因沒有去研究。
如果醫生每天大多時間去研究為什么沒好的原因,而不是機械式的開藥,相信很容易就能成為專家。
這也是很多人到了三四十歲的時候就遇到瓶頸,感覺水平提升不了,而另一部分人經過訓練更容易達到頂峰水平。
移動互聯網沒出來前,傳統企業大多是電話銷售,你公司5個業務員能銷售100萬一月,我要超越你,只要招個8個10個業務員就搞定,人多力量大。
現在自媒體時代,是不是經??吹揭黄恼聞硬粍?/span>10W+,也就是說一篇好的文案,可以抵得上一百篇二流三流的文案,很多行業專家寫一篇文章創造的價值,是別人一個公司一年的收入。
當數量不能彌補質量的差距時,打造成為行業專家就顯示很重要了。
如何進行專業訓練?
1,避免大腦生銹
微信公眾號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在網上復制一些比較好的文章,然后發到公眾號,每天重復這個動作,這只能叫文員的工作。
更多的是要去研究你的客戶喜歡看什么內容,什么時候發更有效果等等。
再比如:很多銷售人員打了幾年的電話,感覺電話溝通很熟悉了,有六七十分了,自己就感覺很滿足了,一直沒有新的突破,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工作久了,感覺遇到瓶頸的原因。
想成為行業專家的人,會不斷進行總結,尋找方法,努力的去為自己加分。
還能不能換種方式,讓客戶更容易接受。
上次溝通不到位,介紹了半天客戶不知道我要表達什么。
說話太快,客戶沒聽懂。
上次交流還缺少什么,下次應該怎么來做得更好。
每次打電話就會有意識的去練習,想辦法把事情做得更好。
2、放棄眼前利益
很多專業的訓練會影響當前的效果,一種全新的方法必然讓你不習慣。
騎自行車換成開四個輪的,要去考駕照,花幾個月時間,平時要上班,周末休息還要頂著太陽去練車,前期是很辛苦的。
當你拿到駕照,開上了小車的時候,一小時可以跑一百多公里,自行車5公里,是原來的20倍。
3、結果考核
做任何事情,都要看結果,沒有結果的事情就等于沒有意義。
高中三年,高考分數是結果。
籃球運動員看命中率。
田徑比的是速度。
我們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要知道結果如果,不斷的去優化才能進步。
成為行業專家方法很簡單,很少人堅持,大多人習慣千遍一律的生活,不愿意改變創新?!?/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