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如果轉型是一場壓力,這壓力會傳遞給每一個人;如果轉型是一次機遇,這幸運卻只會垂青于改變者。一個廣為人知的成功的“改變”標桿是:改變作為三星最寶貴的資產,讓三星度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技術帶來的多次重大挑戰。而這次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革命下的轉型,更是史無前例的。只能選擇面對的。
我們的意義從來不止于增長,但是沒有增長,我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是2014年我對公司同事提出的根本要求:“向自己挑戰”。
一、“自我挑戰”:轉型的根本需要
“向自己挑戰”,你必須向你自己和你的員工發出這樣明確的期望。所有的人必須認清這樣一個事實:今日我們能夠聚集在一起,能夠借助于公司的平臺就職于這個充滿機遇和變化的市場,是源于公司之前年若干年的累積和沉淀。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夠自己做出貢獻,公司沉淀的這一切都和我們無關,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并沒有真正呈現出來。如果我們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是優秀的成員,如果我們覺得還有很多力氣沒有被釋放出來,如果我們內心還有埋怨、負向的情緒,那就表明我們還未證明自己,也還未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輝煌。
幾乎所有的公司,最近兩三年,你一定會發現,你所在的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源于行業自身發展的影響,一方面源于市場環境發展的影響,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影響,以及消費者認知發展的影響,這些發展雖然帶來壓力和挑戰。但你更需要明白,它更多的是帶來變化和機遇。如果你不能夠理解這些變化,不能夠利用這些變化以獲得經濟與能力上的增長,那么這些變化與機遇,對于你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行業和環境巨大調整的時候,正是企業可以大規模發展和增長的時候??纯醋罱陙硪恍﹥炐闫髽I的崛起與突飛猛進的發展吧,你就會理解我所說的含義。
是的,要么轉型,要么滅亡。其實轉型對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是主動的選擇,而是被動、不得而為之的選擇,這是互聯網經濟造成的現實,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幸免。比如整個中國農牧行業持續和成本、疫情、全球貿易以及環境苦戰,我認為,其原因就是轉型的動作太慢了。農牧行業以往基于養殖戶的評價來理解價值,基于飼料技術來創造價值,基于料肉轉化來界定價值,沒有真正從產業鏈、最終消費者價值來評價、創造和界定行業的價值。僅僅是養殖環節,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銷商與資金、原料采購的協同效率,而非真正的養殖效率,更不用說對種、動物保健與福利、技術等這些關鍵要素的理解和把握。
之所以提出“向自我挑戰”,從人性的角度看,改變常常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這意味著你必須強迫自己跳出既有的舒適狀態向未知探索。而人們對未知的東西總是天生恐懼心理。所以就必須反復做出這樣自我暗示:“向自己挑戰”!
我說過沒有傳統行業的概念,只有傳統的人的思維。對于行業領先企業,你的企業如果實施戰略轉型,就意味著必須丟掉過往的經驗和優勢,或讓自己重新變成一個小學生,重新接受不同的合作者對你提出的不同于以往的要求。這需要你真正地做好準備,而準備的基礎,就是你自己的內心是否有足夠的愿望,并愿意做出徹底的改變。轉型的關鍵是你是否有能力讓你引領的價值鏈具有穩定的、持續的成長性?你是否有能力通過增長帶領價值鏈成員與變化共舞?是否有能力融合產業資源為價值鏈成員提供增值服務?是否有能力在挑戰中把握先機?你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二、“向生而生”:以未來決定現在
人們總是驚訝那些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市場中獲取主動權的人與公司,但是,大家并未認真的思考過,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一方面在人們的認知中,未來不可預測;另一方面人們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對趨勢的判斷,就無法擁有主動權。而那些獲取主動權的人和公司,就是因其能夠與趨勢在一起。
按照摩爾定律,機能一定會不斷進化。那么可以確信的是,未來也絕對與過去、與今天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個明確的判斷,就促使我們一定要用未來作為思考的起點,用未來作為今天做出選擇的起點,用未來做出現實的判斷。只有站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和觀察我們所處的行業,我們才可以找到進化的趨勢和變化的機遇。
我擁有第一部手機的時候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20年過去,手機已經成為移動終端,而不再是通訊產品。雖然我也和一些人一樣在等待iPhone 6帶來驚喜,但是往遠處想想,再過20年iPhone是否還存在?如果還存在,那只能取決于它能夠引領顧客的期待,給顧客帶來驚喜。喬布斯說:我們不是在滿足顧客的需求,而是在做偉大的產品。這也意味著蘋果一直引領顧客,并用前瞻性的能力,讓蘋果保持領先的優勢。
其實對于一個優秀的企業來說,“自我挑戰”的精神一定伴隨著公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但是長期穩定的發展,也會產生習慣性惰性??纯粗車沫h境與變化吧,你需要喚醒內心深處的力量,不忘初心,從新開始,改變現在,擁有未來。
三、“改變”會成為企業最大的資產
所有的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會借助于轉變才能夠擁有,李健熙曾經帶領三星進行10年的變革之路,用了“除了妻兒,一切皆變”的理念來改變大家,這十年的變革,成就了三星今天全球市場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改變作為三星最寶貴的資產,讓三星度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技術帶來的多次重大挑戰。
只有當你的公司上下同欲,達成共識,才能進行真正的改變,才能真正設計出行動的方案,也才能夠在看到挑戰的同時,更看到機會。在很多場合下,很多人都問我,企業轉型到消費端最大的挑戰是什么?你的對手是誰?我可以清晰地回答,轉型最大的挑戰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過往的經驗,而我的對手就是我自己,所以“向自己挑戰”就是我們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
每一個管理者都擔負著激發人心的天職,我說過十分欣賞聯想的發動機文化。那么對應于每一個人呢?人人都需要是自己的發動機。這一定是一種彼此呼應關系。所謂的企業家精神不只是自上而下的傳遞,而是無數個“企業家精神”體的聚集,包括你的合作伙伴也會深受感染,彼此信任合作,創造出真正偉大的產品服務,重新點燃你們與顧客之間的情感聯系。這樣的“智慧與連接”才能產生核聚變效應,你的企業才能實現與互聯網精神像匹配的量級增長。
“向自己挑戰”,會讓我們看到全新的機遇,理解到自己的能力超乎自己的想象,更窺見到全新風景的美好。這個時代的機遇,完全取決于我們的行動以及行動背后的觀念。創造價值的資源要素從未如今天這般豐富與多樣:個體的創新、資源的流動、細分的需求,這一切疊加在一起,讓一切皆有可能。
阿里巴巴的奇跡,讓更多人看到財富的神話,而我更愿意理解為創造的神話,那種與時代共舞的行動神話。而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你我,是否真的能夠擁有這個時代最大的資產——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