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網站信息指出,10月14日,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修訂后的《飼料衛生標準》正式發布,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
第1則 《飼料衛生標準》的首個及現行版本
《飼料衛生標準》是飼料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與《飼料標簽》并列為兩大基礎性標準,是飼料企業必須遵守的硬性制度。
《飼料衛生標準》是對污染物或內生毒素的控制,與《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中的限量有本質的不同。
《飼料衛生標準》是我國飼料工業標準體系的基石,是各級飼料管理部門進行行業監管的重要手段和依據,是衡量和控制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尺度。
《飼料衛生標準》至今只更新過2次:
1991年7月16日由國家技術監督局首次頒布,1992年4月1日起實施。
現行版本是第2版,由國家質檢總局2001年發布,并將于2018年5月1日作廢,GB13078-2001及其第1號修改單,還包括4個系列標準:
《飼料衛生標準 飼料中亞硝酸鹽允許量》(GB13078.1-2006);
《飼料衛生標準 飼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許量》(13078.2-2006);
《配合飼料中脫氧雪服鐮刀菌烯醇的允許量》(GB13078.3-2007);
《配合飼料中T-2毒素的允許量》(GB21693-2008)。
第2則 新版《飼料衛生標準》的改版緣由
從《飼料衛生標準》的版本更改歷史可以看出,此次對標準進行修訂是必要進行的,自2001年以來,我國飼料行業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上出現的飼料添加劑企業和種類早已經較2001年翻了幾番。
然而由于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缺失,飼料市場以及飼料添加劑市場已經出現品牌混亂的現狀,各家企業紛紛在市場上打出自己的品牌和產品。面對市場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品,養殖戶并沒有可行的衡量判斷標準,只能憑借經驗與運氣選購產品。
農業部一直高度重視飼料質量安全工作,2011年《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修訂實施后,農業部全面梳理修訂飼料管理規章,對飼料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為適應行業管理新要求,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專家在充分借鑒國外法規、標準和飼料企業內控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行業監測數據、企業檢測數據,運用風險評估手段歷時5年完成了《飼料衛生標準》修訂工作。
據悉,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堅持貫徹“最嚴謹的標準”要求,以無機污染物、真菌毒素等為重點,全面規定了各類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飼料原料、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為從源頭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再加一道“新保險”,標志著我國飼料質量安全管理進入了更加嚴格的新階段。
第3則 新版《飼料衛生標準》改了什么?
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修訂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了污染物項目,有毒有害物質控制項目增至無機污染物、天然植物毒素、真菌毒素、有機氯污染物和微生物等5類24個,涵蓋技術指標164個,其中80%達到全球最嚴的歐盟標準水平;
2.擴大了適用飼料種類,對飼料原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和配合飼料實現全覆蓋;
3.細化了各項目在不同飼料原料以及不同動物類別和不同生長階段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修改或增補限量值達百余個;
4.結合檢測技術的進步,增加和修改了部分項目的檢測方法。特別是新標準修改了總砷的限量,刪除了原標準對胂制劑的例外性規定,杜絕了胂制劑在飼料中的添加和使用。
其中,5類24個污染物項目有:
無機污染物(7個):總砷、鉛、汞、鎘 、鉻、氟、亞硝酸鹽;
真菌毒素(6個):黃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T-2毒素、伏馬毒素(B1+B2);
天然植物毒素(4個):氰化物、游離棉酚、異硫氰酸酯、惡唑烷硫酮;
有機氯污染物(4個):多氯聯苯、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
微生物污染物(3個):霉菌總數、細菌總數、沙門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