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糧添加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腹瀉率和糞便微生物菌群數量的影響
(河北定州海豐養殖有限公司)
摘 要:(目的)本試驗旨在通過評價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腹瀉率和糞便微生物菌群數量的影響來研究日糧中添加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中的添加效果。(方法)選取144頭健康杜 × 長 × 大三元雜交斷奶仔豬(斷奶日齡21 d),基礎日糧過渡7 d,正式試驗起始體重7.44 ± 0.82 kg,隨機分配到3個日糧處理: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酵母培養物A組(飼喂待評價的酵母培養物,添加量為0.50%)和酵母培養物B組(以國際某知名品牌酵母培養物作為陽性對照,添加量為0.50%)。試驗期28 d。(結果)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日糧中添加兩種酵母培養物均能顯著提高仔豬試驗結束時的體重(P < 0.05),顯著提高仔豬試驗15~28 d的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以及試驗全期的采食量(P < 0.05),并顯著降低試驗15~28 d的料重比(P < 0.05)。同時,能夠顯著改善仔豬的腹瀉發生率,增加仔豬糞便中乳酸桿菌數量(P < 0.05),減少大腸桿菌數量(P < 0.05)。(結論)綜上所述,日糧中添加酵母培養物能夠顯著提高斷奶仔豬的日增重和采食量,降低料肉比,并改善仔豬的腸道微生態區系,顯著降低了仔豬的腹瀉發生率。且本酵母培養物能夠取得與國際某知名品牌酵母培養物相同的飼喂效果。
斷奶仔豬的生長性能(包括體增重或保育結束時體重)對仔豬健康和后續生長發育甚至上市時間均密切相關。而斷奶仔豬由于環境、飼料、管理等因素的改變,受到較大的應激,在生產中易發生腹瀉、食欲不佳、生長緩慢、甚至死亡等斷奶應激綜合征,極大地影響了養豬業的生產效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減少斷奶應急綜合征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
酵母培養物是一種在特定工藝條件下由酵母菌在特定的培養基(如玉米、麥麩和燕麥等谷物)上經過充分的厭氧發酵后形成的微生態制品,主要由細胞外代謝產品、經過發酵后變異的培養基和少量的已無活性的酵母細胞所構成(徐延生和雷學芹,2003))。由于其含有肽類、寡糖、增味物質、芳香物質和未知生長因子,在改善飼料適口性、提高動物采食量、改善動物腸道健康和生長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許多研究發現,在仔豬日糧中添加酵母培養物能顯著提高仔豬的采食量、體重和飼料轉化效率,對仔豬腹瀉有名校的預防效果(Barbara和McCracken,1995;Mathew等,1998;陳贊謀和齊章旺,2006)。因此,本試驗旨在評價酵母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腹瀉率和糞便微生物菌群數量的影響,以期為本酵母培養物在養豬生產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的酵母培養物A由北京中農弘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陽性對照用的酵母培養物B購于某國際知名企業。
1.2 試驗動物和日糧
本試驗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將144頭健康杜 × 長 × 大三元雜交斷奶仔豬(斷奶日齡21 d),基礎日糧過渡7 d,正式試驗起始體重7.44 ± 0.52 kg,按照體重和性別因素,隨機分配到3個日糧處理組中,每個處理6個重復(圈),每個重復8頭仔豬。試驗期28 d。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組日糧在對照組日糧基礎上添加0.50%的酵母培養物?;A日糧是參考NRC(1998)標準和第20版《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配制成的玉米-豆粕型日糧,各處理組日糧配方和營養水平見表1。
1.3 飼養管理
試驗于2016年3月1日至4月4日在河北定州市海豐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場保育舍進行。試驗期內,每天飼喂仔豬4次(8:00、12:00、16:00、20:00),仔豬自由采食和飲水。平均2 h巡圈觀察仔豬采食狀況,保證仔豬料槽內余料量不低于料槽容積的1/4,飼槽為矩形四口長槽,飲水器為乳頭式。試驗過程中豬只發生死亡或因疾病淘汰時,稱取個體重并結算飼料消耗量。試驗期間保持豬舍通風、清潔,圈舍內溫度控制在23℃~25℃,鋼制架構,塑料漏縫地板。仔豬的免疫按豬常規獸醫傳染病的免疫程序進行,仔豬飼養管理措施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生產性能 試驗第14 d和試驗結束時對仔豬進行稱重,并記錄各圈加料量,而每天結算各圈余料和損失料,以測定仔豬試驗1~14 d、15~28 d及全期的生產性能,包括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飼料增重比(F:G)。
1.4.2 腹瀉發生率 腹瀉發病率的觀察采用視覺評估法,每天上午8:00和下午4:00觀察糞便稠度,糞便稠度評分等級為0 = 固體,1 = 半固態,2 = 半液體,和3 = 液體(表2)。發生腹瀉的定義為糞便粘稠度的連續兩天評分在2級或3級。
腹瀉的發生率(%)= 每組仔豬總腹瀉天數 /(仔豬總數 × 28 d)× 100%
1.4.3 糞便微生物菌群數量 于試驗結束時,每個重復隨機采集1頭仔豬直腸微污染的新鮮糞樣。采用平板計數法檢測糞便微生物中乳酸菌和大腸桿菌的數量。在無菌操作臺內取1.0 g糞樣與9 mL滅菌生理鹽水混勻配制成10-1稀釋液,用微量移液槍移取1 mL該稀釋液至裝有9 mL滅菌生理鹽水試管中,混勻配制成10-2稀釋液,再依次配置成不同濃度的稀釋液。將稀釋液接種于MRS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中,大腸桿菌在37℃有氧培養基中培養20 h后計數,乳酸桿菌在37℃有氧培養基中培養36 h后計數。每個接種選擇3個梯度,每個稀釋梯度重復3此,糞便微生物數量用lg(CFU/g)(每克糞樣含菌落總數的對數)表示。
1.5 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
以圈為試驗單元,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SPSS 20.0分析軟件One-way ANOVA進行方差分析,LSD法對均值進行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Mean±SEM)表示,P < 0.05表示差異顯著,P < 0.1被認為有趨勢。
2 試驗結果
2.1 日糧中添加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飼喂含兩種酵母培養物的日糧均能顯著提高仔豬試驗結束時的體重(分別提高5.19%和4.33%,P < 0.05)。雖然兩種酵母培養物對仔豬試驗1~14 d的生長性能無顯著性影響,但對采食量均有提高的趨勢(分別提高3.86%和5.31%,P = 0.09).試驗15~28 d,添加本酵母培養物及國際某知名酵母培養物均能顯著提高仔豬的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11.90%和8.57%,P < 0.05)、日采食量(分別提高9.27%和5.99%,P < 0.05),并顯著改善料重比(均降低2.40%,P < 0.05)。對于整個試驗期而言,兩種酵母培養物能顯著提高斷奶仔豬的采食量(分別提高7.17%和5.73%,P < 0.05),對提高仔豬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8.88%和7.50%,P = 0.06)和降低料重比(分別降低1.29%和1.94%,P = 0.07)也有一定的趨勢。同樣地,金加明等(2005)報道在日糧中添加0.25%酵母培養物能提高仔豬的采食量、日增重,降低料肉比,與本試驗結果是一致的。因此,通過生長性能數據可知,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本酵母培養物能夠顯著改善仔豬的生長性能,能夠取得與國際某知名酵母培養物一致的飼喂效果。
2.2 日糧中添加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腹瀉發生率的影響
試驗各個階段處理組間仔豬腹瀉發生率見表4??芍?,相比于對照組,本酵母培養物A組和酵母培養物B組均能明顯降低斷奶仔豬試驗期第1(分別降低26.62%和24.09%)、2(分別降低41.39%和47.51%)和4(分別降低43.59%和46.00%)周的腹瀉發生率,說明兩種酵母培養物在降低仔豬腹瀉率上均有良好的效果。
2.3 日糧中添加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糞便微生物菌群數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與對照組相比,酵母培養物A組和酵母培養物B組顯著增加了仔豬糞便中乳酸桿菌的數量(分別增加10.54%和8.17%,P < 0.05),并減少了大腸桿菌的數量(分別減少10.04%和10.75%,P < 0.05)。
研究報道,斷奶應激能夠使仔豬胃腸道中pH升高,腸道食糜和糞便中大腸桿菌數量增加,乳酸桿菌數量減少,因此,糞便中大腸微生物菌群數量(尤其大腸桿菌數量)是反映仔豬腹瀉和腸道健康狀況的敏感指標(張振斌和蔣宗勇,1998)。酵母培養物中的寡糖和其他活性成分可維護胃腸道微生態平衡,選擇性地促進有益菌群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劉曉慧和楊潤德,2006)。孟繁伊等(2004)研究結果也認為,酵母培養物可調節動物體內微生態平衡,促進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的生長,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3 結 論
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本酵母培養物能夠顯著提高仔豬的日增重和采食量,并降低料肉比,改善其生長性能。同時,能夠增加仔豬糞便中乳酸桿菌的數量,降低大腸桿菌數量,顯著改善了仔豬的腹瀉發生率。在飼喂效果方面,能夠媲美于國際某知名品牌的酵母培養物。
參考文獻
陳贊謀,齊章旺. 酵母培養物對斷奶仔豬的飼喂效果試驗[J]. 飼料工業,2006,27(15):39-40.
金加明,楊虎,吳寶霞. 酵母培養物和寡糖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J]. 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5,10(2):6-8.
劉曉慧,楊潤德. 酵母培養物在養豬上的應用[J]. 今日畜牧獸醫,2006,5:44-46.
孟繁伊,黃權,高峰,等. 酵母培養物在動物營養方面的研究進展及應用[J]. 北華大學學報,2004,5(1):71-74.
徐延生,雷學芹. 益康XP酵母培養物在養殖業上的應用[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農業版),2003,23(1):51-53.
張振斌,蔣宗勇. 超早期斷奶應激對仔豬胃腸內容物pH值和微生物區系的影響[J]. 養豬,1998,(3):14-15.
Barbara A, McCracken H. Diet-dependent and diet-independent metabolic responses underlie growth stasis of pigs at weaning[J]. American Institute of Nutrition, 1995, 125:2838-2845.
Mathew A G, Chattin S E, Robbins C M, et al. Effects of a direct-fed yeast culture on enteric microbial populations, fermentation acids, and performance of seanling pig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1998, 76:2138-2145.